日期:2023-05-05来源:妈妈好孕网人气:13+
有不少的小孩在可能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,会遇见亲人的死亡,当孩子问妈妈自己会不会死的时候怎么回答比较好呢,妈妈好孕网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孩子的死亡教育吧。
在很多父母的潜意识中,死亡教育是一门很严肃、庄重的课程,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进行,生活中很难通过灵活的方法来实施教育。
其实不是。死亡教育,和其他任何一种教育一样,首先应该是一种爱的教育,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《实施“死亡教育”的必要性,年龄阶段和途径》中提到:
“死亡教育的年限放在幼儿期最合适,具体教育年龄则取决于良好教育机会的出现。但这绝不意味着只有在幼儿期才能进行死亡教育。
只要教育机会掌握得好,提早教育也不是不可能;同样,机会没有出现,推迟一段时间也是允许的。
它是一种终身教育,是生活中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。”
开展死亡教育,需要遵循孩子的年龄段和认知能力,以不同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死亡。
首先,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死亡的认知。
匈牙利心理学家玛丽亚·耐基,研究了378名3-12岁儿童后,将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:
一、0-4岁
此阶段的孩子认为死亡就像睡觉或去很遥远的地方,是生命的中断而不是结束,去世的人可以再回来,对死亡本身没概念,但分离时会出现焦虑状态。
因此,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安全感的培养上。
特别是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,在身边时要好好陪伴,短暂离开时也需要好好告别,和孩子约定好回来的时间,并且遵守约定及时出现在孩子面前。
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,也为之后的死亡教育做铺垫。
二、5-9岁
此阶段的孩子已经了解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,但他们不知道这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。
他们关心的是,别人死亡后去了哪里,会变成什么。
这个阶段,除了要解答孩子对于死亡的疑惑,还要重点进行安全教育,告诉孩子什么有危险,必须要避开,比如马路上的车、野外的池塘等。
三、9岁以上
此阶段的孩子理解死亡是不可避免的,永久性的,每一个人都会经历。
此时死亡教育的重点在于,教会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死亡,理解死亡是生命固有的必然现象。
其次,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死亡教育。
1、共情陪伴,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接受死亡
知乎上有妈妈分享了,孩子在美国幼儿园上的死亡教育课内容。
幼儿园养育的兔子“花生”去世了,老师召开追悼会,组织大家一起给花生做纪念册,里面有花生的照片和大家想对花生说的话。
老师说:
“花生在生前得到了细心的照料,离开时它带着满足的笑容。
你们给了花生一段幸福的生命之旅,花生也给你们带来很多欢乐。
离开后我们应该感激并肯定它曾经存在的价值。”
一个严肃的生死话题,被孩子们平静地接受了。
我们平时也可以这样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,枯死的小树,去世的小鱼。
当我们虔诚对待它们的生死时,孩子也能在过程中,建立起死亡仪式感,学会尊重和面对死亡。
2、借助绘本,向孩子解答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困惑
《爷爷变成了幽灵》、《当鸭子遇见死神》、《一片叶子落下来》,都是很温暖的死亡教育绘本。
尤其是《爷爷变成了幽灵》,图画简单,故事性强,讲述猝死的爷爷,化作幽灵,回来和孩子说再见的故事,让孙子在平静和温暖的状态下理解爷爷的离开。
3、从科学的角度,让孩子理解死亡是一场自然规律
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、科技馆,了解和学习人是如何出生、长大、老去和死亡等科普知识。
以上方式,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,交叉使用。
所以,当孩子再问:“妈妈,你什么时候会死?”
我想,我会这样回答他:
“宝贝,死亡就像树叶落下来,花朵会枯萎一样,有它的时间,我们不必担心它什么时候来,只需要每一天都开心认真地生活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babytaobao.com/xuelingqian/14615.html
Copyright 2005-2024 妈妈好孕网 |陕ICP备2021008751号-2
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